独家专访 | 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

日期:2022-02-07  作者:中国煤炭报 记者 鄢丽娜 高文静

2020年7月13日,原兖矿集团与原山东能源集团联合重组为山东能源集团。1年多来,山东能源集团积极推进改革发展转型各项工作。他们有哪些经验做法,取得了哪些成果,未来有何打算?近日,本报记者采访了山东能源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李伟。

以市场化方式推动产业、区域整合,实现“六大协同”

“山东省委、省政府对整合后的山东能源集团的职责定位是‘一个保障、两个优化’,就是保障山东能源安全,优化山东能源结构、能源布局。”李伟介绍。

围绕这一职责定位,山东能源集团确定了矿业、电力、高端化工、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现代物流贸易“3+3”的六大主业。山东能源集团的改革发展转型也紧紧围绕着职责定位与主导产业展开。

“原兖矿集团作为传统能源企业,是通过市场化方式发展起来的,按照专业板块进行划分;而原山东能源集团则是传统的能源企业模式,划分为几家产业多元的二级公司,产业整合与区域整合工作尚未开展。”李伟介绍,山东能源集团重组整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在严守安全底线的基础上,把这两种以不同模式发展起来的企业进行有机整合,发挥出各自优势。

2个集团整合重组,总部机关先行。2020年下半年,总部机关平稳快速完成整合,机构数量减少50%,机关定员减少31%,36名中层管理人员退出岗位。相比整合前,机构更加精简,运行更加高效。

2021年6月,李伟回到山东能源集团,担任党委书记、董事长。针对当时整合重组、安全稳定、生产经营叠加的繁重任务和压力挑战,李伟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稳住安全这个“压舱石”,提出并实施安全攻坚战两年行动,组织构建了适应改革发展新形势的“2356”安全管控体系。坚持“管理、装备、系统、素质”并重,通过压紧压实三级安全责任、开展地毯式排查整治、深化重大灾害源头治理等一系列举措,山东能源集团安全生产形势趋于稳定。今年,山东能源集团下发的“1号文件”就是《关于加强2022年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继续把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先手棋”位置,矢志不渝守住安全发展底线。

安全稳住了,保供、改革、转型等各项工作齐头并进。

作为山东省属重点骨干企业,山东能源集团的核心职责之一就是保障山东省能源安全。2021年下半年以来,面对煤炭保供的严峻形势,山东能源集团多措并举,让利近100亿元,供应山东省内外电煤近3000万吨,圆满完成保供任务。加强煤炭储备能力建设,推进15个重点项目,提前完成全省迎峰度夏、迎峰度冬电煤储备任务。深度参与、有序推进裕龙岛炼化一体化项目,全力打造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标志性工程。2021年,山东能源集团获得“山东社会责任企业”第一名。

2021年,贯穿山东能源集团改革发展始终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整合”。针对管理层级多、决策链长、运转效率低等问题,山东能源集团积极推进产业、区域整合。

据了解,山东能源集团所属的6家二级公司都在菏泽区域开发煤炭产业,在陕西、内蒙古、新疆等地同样有多家权属矿业集团进行同质化投资、分散化布局,产业发展集约度低、管控半径长、效率低、难度大,管理、资源等协同效应难以有效发挥。

2021年,山东能源集团按照区域集约布局的原则,坚持先立后破,以产权为纽带,统筹各方利益,整合成立了鲁西矿业公司、西北矿业公司、新疆能化公司和新矿内蒙古能源公司,形成“一个区域一个管理主体、一个投资主体”格局。

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应对市场竞争,整合的手段也是市场化的。“临矿集团等二级公司以产权为纽带,以拥有的煤矿为‘嫁妆’,以经审计评估后的净资产入股新的区域公司。”李伟说,“原来‘家长’多,发展协同差,现在‘集散成群、握指成拳’,人随资产走。日常生产经营由新的区域公司统一管理,聚力把蛋糕做大;原母体矿业集团行使股东权利,以股分红,按市场化原则把蛋糕分好。”

先立后破是山东能源集团在重组整合中坚持的重要原则之一。以矿业产业整合为例,淄矿集团、临矿集团、龙矿集团等二级公司依然存续,其相应区域的矿井都作价出资到4家区域矿业公司。矿井的人员、生产经营暂时保持不变,只更换上级管理单位,原来的二级公司则负责其他的非矿产业。下一步,山东能源集团还将对这些非矿产业按专业化整合的路子进一步整合。

除了矿业,2021年山东能源集团还完成了营销贸易、化工产业、物资供应、金融等产业重组。

“区域、专业整合后,下一步我们按照上市公司、非上市公司两条线,支持上市公司做优做强,择机对非上市公司实施资产证券化,力争用3年至5年时间形成‘1+N’上市格局。”李伟说。

产业整合的过程也是对二级公司改革的过程。针对人员总量大、单位机构多、管理链条长、管控效率低等实际,山东能源集团对二级公司进行改革。做法总结起来就是“两压一减一优”,即压减管理人员数量、压减机构数量,降低机构规格,优化岗位设置。经过梳理整合,2021年,山东能源集团二级公司减少23家、三级单位减少49家,6家矿业集团减少机关机构47个,减少管理岗位805个,实现机构精简、人员精干、效率提升。同时,全面推进经理层成员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实现所有子公司、经理层岗位全覆盖。

当前,三级单位改革正在推进,这也是下一步山东能源集团改革的重点。

山东能源集团联合重组之初,就提出要实现区域、产业、资源、管理、人员、市场“六大协同”。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深入推进,协同效应已初步显现。

比如人员协同,联合重组后,资源枯竭矿井人员可实现跨单位调配,转移到另一家企业的新建矿井,继续发挥专业、管理优势,破解同一企业内部富余人员“往哪里走”的难题。从整个集团而言,人力成本更低了。

再比如资源协同,2个集团整合后,煤炭产品种类更加齐全、可调配资源更加充足,可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也更有利于市场竞争。

山东能源集团六大主业中,有五大主业与煤有关,矿业自不必说,电力主要是煤电,高端化工中有很大部分是煤化工,高端装备制造主要生产矿用设备,现代物流贸易中煤炭也是主要的大宗商品选项。不同主业间的产业协同也是山东能源集团注重挖掘的发展潜力。比如煤炭与电力、化工,煤炭市场不好,可能有利于下游的电力、高端化工,相反亦然。

多方面协同产业的效益是巨大的。2021年,山东能源集团实现协同创效45亿元。

以煤为基,朝着智能化、数字化迈进

在山东能源集团的六大主业中,以煤为基的矿业显然居于核心位置。即使面对“去煤化”等舆论压力,山东能源集团也没有转移对煤炭产业的注意力,而是加快推进煤炭赋存条件、区域、煤种和煤质“四个优化”,遴选竞争力强的目标企业实施兼并重组,并提出到“十四五”末,国内外煤炭产量要保证达到3.5亿吨,力争达到4亿吨。

blob.png

山东能源集团调度指挥中心

他们为何提出这样的目标?

“中国的能源禀赋是富煤、贫油、少气。只有煤炭,我国才拥有主动权。虽然我国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约1.5万亿吨,但剔除自然保护区内的、关闭煤矿占用的,加上整体矿井回采率不到40%,剩下可经济绿色开采的资源可能不到5000亿吨。”李伟解释道,“目前,我国每年消费约40亿吨煤,剩余的这些煤炭资源可能还难以满足碳达峰、碳中和之前我国的能源需求。据专家估计,即使碳中和之后,我国每年也需要12亿吨至15亿吨的煤炭用作调峰、化工原料煤等。”

基于此,山东能源集团提出到“十四五”末,国内外煤炭产量确保达到3.5亿吨,力争达到4亿吨。

山东能源集团也有“底气”提出这一目标。

在资源保障上,2021年山东能源集团增资控股了内蒙古矿业集团,通过各种途径合计新增煤炭资源47亿吨。在建矿井就有每年几千万吨的煤炭产能,这些产能有望在“十四五”末释放。

在国际化建设上,山东能源集团一直高度重视,发挥自身技术、管理等优势,稳妥推进澳大利亚、加拿大、拉美等地区资源开发,成为我国唯一一家拥有四地上市平台的煤炭企业。2021年,兖矿能源市值突破1000亿元,在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新兴市场评级中位列中国第一、全球煤炭行业第四。特别是在澳大利亚,下一步,该集团将以产能升级改造和兼并重组为核心,着力打造亿吨级煤炭产业基地。

在采矿技术管理上,山东能源集团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020年9月,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山东能源集团召开。2021年6月18日,全国首个“煤炭5G+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组”在山东能源集团启动工作。

“智能化、数字化是我们坚定不移的发展方向。”李伟说,“我们正在与华为公司合作编制数字化转型规划。”

但同时,他也拒绝将智能化“神化”。李伟表示,现在智能采矿的一些核心技术仍需突破,比如煤岩识别等。地面的智能化水平尚处于初级阶段,相关技术要应用到井下,还需解决匹配、融合的问题。

从工作经验和实际出发,李伟更愿意带领山东能源集团朝着“重装备、高可靠性、用人少”“控员提效”“常态化运行”方向努力,建设不仅智能、而且高效的矿井,“智能化开采效率提不上去不行,没人了不出煤也不行。要作业人员减下来,职工劳动强度降下来,生产效能提上去,井下生产环境得到根本改善,安全生产更有保障”。

因此,山东能源集团提出区分矿井类别,分类建设一批“155”“277”“388”矿井。“155”矿井要求单班下井人数不超100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5人;“277”矿井要求单班下井人数不超200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7人;“388”矿井要求单班下井人数不超300人,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8人。

金鸡滩煤矿就是山东能源集团智能高效矿井的代表。该矿建成国内一流的智能化综放工作面,日产煤炭5万吨以上,而单班人数只有80人左右,采煤工作面只有5人。

2021年,山东能源集团投入63亿元实施智能化建设,建成133个智能化采掘工作面、24个5G+智能矿山应用场景,9处首批国家级智能化示范矿井具备验收条件;建成8处“277”“388”矿井。

“随着技术成熟,在有条件的矿井,我们要尝试把单班入井人数控制在50人以内。”李伟说。

在李伟看来,5G技术的低时延、大容量、高清晰度特点,为智能开采奠定了基础。5G技术在煤矿井下应用未来可期。

2020年10月17日,山东能源集团发布了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套矿用高可靠5G专网系统。

山东能源集团也尝试着引进其他企业较为成熟的5G技术,“重大科技创新要变自主研发为联合攻关。”李伟表示。

1月9日,山东能源集团与华为公司成立联合创新中心,聚智联合攻克智能开采的卡脖子技术。之前,山东能源集团已与华为公司围绕矿鸿、人工智能等方面初步筛选了20多项联合创新课题,这些都是双方下一步推动数字化转型的主攻方向和突破口。

不仅生产要实现智能化,而且管理、经营也要朝着数字化、智能化迈进。

1月10日,山东能源集团财务信息系统整合项目第二批253家单位成功上线,标志着该集团695家单位实现系统全覆盖。项目上线实施,构建了集人力资源、财务管理、物资采购、销售贸易、财务共享、主数据管理等系统融合的一体化经营管控平台,为山东能源集团加快企业深度融合、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支撑。

技术升级,推动实现低碳转型

作为传统化石能源企业,山东能源集团下一步如何转型发展也是李伟深入思考的问题,在他看来“技术升级,低碳发展”是重点。

blob.png

东华重工现代化车间

2021年,山东能源集团投入研发资金42亿元,同比增长25%;承担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22项,获得国家、省部级科技奖项62项;召开首届科技大会,拿出2400万元对重大成果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奖励;4家企业通过瞪羚企业认定,新增12家高新技术企业,山东能源集团获“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称号。

在具体产业上,基于对国内市场现状的分析,山东能源集团化工产业正朝着高端精细化方向发展。2021年11月11日,山东能源集团鲁南化工产出的己内酰胺产品投入市场。作为一种有机化工原料,己内酰胺可制成纺织品、工业丝、地毯用丝和食品包装等,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包装、机械、运动休闲以及日用品等领域。这是山东能源集团化工布局高端化的一个缩影。

在电力产业方面,2021年山东能源集团不断优化电源结构,积极布局大容量、高参数发电机组,现有装机容量1166万千瓦,盛鲁电厂发电101万千瓦时,建成田陈富源二期项目,同时关停了6家小电厂。

在高端装备制造方面,山东能源集团生产的10米超大采高液压支架样机达到欧洲标准型试验标准;轻合金公司成为世界首套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车体型材主供应商。

在现代物流贸易方面,2021年山东能源集团发起成立了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海南国际能源交易中心交易规模突破2000亿元,贸易规模、风险防控和盈利能力有效提升。

blob.png

山东国际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在新材料方面,山东能源集团东辰瑞森公司经过20多年的不断创新发展,成为山东省特种尼龙产业链“链主”企业,目前共研发出长碳链尼龙、高温尼龙、透明尼龙、长碳链尼龙弹性体4大类10余种产品。这些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汽车、航天军工、机械、电线电缆、石油、3D打印、日用品等领域。泰星新材料公司逐步成长为国内品种最齐全、质量最稳定的阻燃剂供应商,在2020年中国阻燃剂行业十大品牌榜名列榜首。

新能源则是山东能源集团转型的重要产业。在李伟看来,目前新能源产业仍处于发展的窗口期。一是国家政策支持;二是光伏、风电成本进一步下降,具有更强的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预期下,考虑碳排放成本,新能源发电的成本优势将更加凸显;三是目前煤电比重还比较高,新能源发电可以正常上网、消纳。

基于这样的认识,山东能源集团积极布局新能源产业。

2021年,该集团注资60亿元,成立了新能源有限公司,设立新能源基金。这是山东省唯一一家省级新能源投资平台公司。

以新能源公司为实施主体,2021年山东能源集团获得了渤中海上风电基地主导开发权,目前正积极推进一期190万千瓦装机前期工作;依托“外电入鲁”通道优势,积极推进阿拉善盟、杭锦旗风电项目。2022年,山东能源集团仍将积极推进海上风电装机建设,确保50万千瓦、力争100万千瓦并网。

在光伏产业方面,2021年8月27日,山东能源集团首个光伏+储能发电项目在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开工。2021年9月14日,新能源公司与郯城县政府分布式光伏发电整县开发项目签约。2021年10月29日,由山东能源集团投资开发建设的山东省整县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沂水一期项目开工。该项目是国家发改委和山东省政府确定的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3个试点项目之一。

未来,山东能源集团将发挥新能源公司投资平台作用,采用混合所有制改革模式、机制,引进战略投资者,打造海陆风电、光伏、氢能、地热等新能源产业集群。

在各产业发展态势良好的情况下,2021年是山东能源集团“丰收”的一年。据初步测算,到2021年末,山东能源集团资源总额达7510亿元,2021年营业收入7520亿元,成为山东省唯一一家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双7500亿”企业,社会贡献总额993亿元,实现经济发展提速、运营成效提质、社会贡献提高、品牌形象提升“四提”目标。

基于已有的改革、产业布局,山东能源集团把2022年定位为守正创新年、变革转型年、管理提升年。

“要坚持继承和创新并举,发扬企业在改革发展、生产经营、动能转换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坚持把创新作为企业做强做优的动力源泉。”李伟说。

变革转型,则是要突出市场化、高效率改革方向,统筹推进治理结构、管控模式、三项制度、混合所有制改革,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优化产业布局结构,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加速主导产业向绿色低碳、高端高效转型。

管理提升则是要以精细化管理,提升企业发展质量效益。2022年,山东能源集团将开展“两增三降三提升”活动,即增产品产量、增达产达效项目,降负债率、降成本费用、降亏损企业户数,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全员劳动生产率、科技研发投入。

山东能源集团也明确了“十四五”期间的目标任务。李伟介绍,该集团将“心无旁骛攻主业”,坚定不移推动矿业产业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全速全力推动高端化工产业延伸跨越、价值增值,内外联动推动电力产业强链提升、多能互补,积极有序推动新能源新材料培育壮大、集群发展,聚焦聚力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智慧智能、专精特新,立足实体推动现代物流贸易提档升级、稳量拓效。力争到“十四五”末,山东能源集团资产超过1万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1万亿元,成为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双万亿企业”;资产证券化率在85%以上,“量效并重,以效为重,真正做好六大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