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推动煤矿变“过断层”为“治断层”

日期:2022-08-22  作者:中国煤炭报作者:记者丁继民 程璐


经过国家矿山安监局安徽局和辖区煤矿企业的共同持续努力,近年来,安徽省煤矿断层超前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成效逐步显现。自2016年以来,安徽省煤矿连续杜绝了瓦斯事故、水害事故,并连续杜绝了3人及以上事故。2021年,该省煤矿实现了“零突出”“零透水”“零发火”,瓦斯超限次数首次降到个位数,瓦斯灾害最重的淮南矿区首次实现瓦斯“零超限”。

由被动防范向超前治理转变

安徽煤矿灾害严重,地质条件复杂,断层构造多且相互叠加影响,给安全生产带来极大威胁。在煤矿采掘工作面过断层期间,历史上曾多次发生瓦斯突出、矿井透水等重特大事故。对此,安徽局强化监察服务,推动加强断层超前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安徽省煤矿企业积极探索实践,变“过断层”为“治断层”,坚决防范遏制煤矿重特大事故。

淮河能源集团创新建立了一整套断层破碎带治理技术体系,对所属煤矿133个采煤工作面断层破碎带、54个煤巷掘进工作面断层、32个揭煤地点进行超前注浆治理,为安徽省其他煤矿“治断层”提供了样板。

安徽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坚持监察和服务相结合,“两级联动”积极推广淮河能源集团的经验做法。安徽局多次组织召开断层治理经验交流会、现场考察座谈会,监察执法处与辖区矿业集团召开“一对一”业务联席会。经过持续深入推广,安徽省煤矿在断层治理方面均进行了大量有效探索。

淮北矿业集团制定下发“精准地质”工作实施办法,对采掘工作面进行“一断层一探查”“一断层一方案”治理,每两天更新现场剖面图,精准指导断层治理。

中煤集团新集公司和所属煤矿均成立断层超前治理领导小组,公司层级统筹谋划,煤矿层级具体落实,深入推进断层超前治理。

皖北煤电集团建立超前管控、集中会审、定期分析、监督问责、政策引导5项工作机制,通过精准过断层,多回收煤炭资源45万吨,少回采矸石67万吨,创造直接收益2亿元。

推动断层治理措施落地

安徽局立足“两个根本”,坚持“两个纳入”,切实保障断层治理措施落地。一方面,将煤矿采掘工作面断层超前治理纳入2021年煤矿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重点工作清单和2022年深化治本攻坚任务清单,督促煤矿企业对账销号,清单化落实有关措施。另一方面,将采掘工作面过断层落差较大、地质构造带以及因断层影响可能造成瓦斯、水、火事故的,纳入煤矿年度重大风险管控清单,逐矿细化风险管控措施,明确管控期限和管控责任。

安徽局对重大风险实行“周调度、月分析、季会商”,对风险防控不力的,及时预警告知,推动有效化解风险。2022年,安徽局督促全省42座煤矿共排查重大风险点676个,其中过断层重大风险点192个,着力化解过断层构造带来的各类灾害风险。

安徽局把采掘工作面过断层治理措施落实情况作为重点监察内容,通过日常调度、现场检查和视频抽查,认真核查比对过断层注浆措施落实情况,一旦发现措施不落实的,一律依法严肃处理处罚。

今年7月,刘庄煤矿掘进工作面过断层期间未采取有效治理措施,导致巷道顶板冒落。安徽局经过认真调查,在依法对该矿处罚7万元的同时,责成其所属集团对该矿分管副矿长等5人进行严肃问责,进一步压实煤矿企业断层治理工作责任。

目前,安徽省煤矿企业均建立了采掘工作面断层破碎带地质探查、注浆加固、过程管控等管理规定和技术标准,明确细化断层超前治理范围、治理方式、治理工艺以及相关责任。

通过提前采取注浆加固措施,安徽有效降低了断层破碎带对安全生产的影响,掘进工作面过断层单班进尺平均增加0.8米至2.1米、采煤工作面过断层期间推进度每天平均提高2刀。提高了围岩强度,增强了巷道支护稳定性,大幅减少后期巷道修护工作量。与未采取治理措施巷道相比,维修作业每班可减少10人到15人。

下一步,安徽局、安徽省煤矿企业将不断健全完善断层超前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管理技术体系,持续提升煤矿开采本质安全水平,有效防范遏制重特大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