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智慧监管都不能代替责任感!

日期:2023-12-26  作者:

近年来,各地各部门持续推动智能化信息化监管,着力提升监管效能。这本是好事,但笔者了解到,在智慧监管方式日益普及的当下,个别人员以为有了智慧监管就可以高枕无忧,甚至将看看监控当成日常工作,丧失了深入一线、查找实情、防范风险的责任感,以致被一些违法违规企业人员蒙蔽,在事故发生后,才惊觉“不知道会是这样”“完全没有想到”。

智慧监管有效改变了传统“人盯人”的监管模式,弥补了基层监管力量不足的短板,但不可否认的是,受发展阶段和技术水平等制约,智慧监管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一些地方行业智慧监管的大数据、云计算能力较强,而一些地方行业甚至仅具备“视频监控”等初级功能。如,某市在重大危险源监管工作中,虽建了重大危险源在线监测平台,但由于技术力量不足,该平台只能实现对重点部位的实时视频监控,至于数据填报、危险预警,仍然需要人工操作。因此,仅依靠单一手段,就想达到全方位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的效果,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在实际工作中,数据是智慧监管的基础,那些用于收集分析数据的设备、平台,也会出现差错、故障。监管人员倘若对所监管的行业领域或相关企业不够熟悉,对于设备、平台的性能不够掌握,一方面很难发现其出现的差错、故障,另一方面也很难发现隐藏于庞大数据量背后的风险隐患。

更何况,一些企业本着“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态度,在其中玩起花样、耍起手段。去年,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贵州局对贵州水城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那罗寨煤矿检查时,发现有监控员在瓦斯浓度激增后,担心因瓦斯超限被处罚,人为关闭安全监控系统地面交换机电源开关,造成全矿井下传感器断线。

一些企业虽保持监控正常运行,但紧抓监控画面有限这一局限性,通过调整摄像头角度等方式,在监控面前弄虚作假,导致出现“视频里面在演戏,视频之外藏污纳垢”现象。近期,福建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五起涉自动监控弄虚作假典型案例中,福建省环境工程公司为保证废气自动监测数据达标,企图通过修改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含氧量等监测因子斜率值瞒天过海,导致相关数据失真。

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有丝毫的松懈和马虎。有效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需要人防、技防、物防三位一体,而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人防,就是各级监管人员的责任心。居安思危、慎防杜渐,离不开监管人员事无巨细、恪尽职守,唯有在工作中保持“尽心、留心、小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好责任措施落实,方能筑牢各行各业安全屏障。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报